欢迎致电获取解决方案
4000-717-999
024-31519871
饮用水新国标仅58%合格,饮用水源20年难改善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水工业分会秘书长刘文君致辞时称,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虽然已经强制实施,但全国仅有58%的水厂达标,未来20年饮用水源都难以改善 饮用水,水环境质量
7月1日起,强制实施的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加强了对水质有机物、微生物和水质消毒等方面的要求,对于砷、铅、铬这些重金属类的指标限制规定到低,总体上与世卫组织水质标准接轨。
对于全国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王明良称“十一五”期间已经集成关键技术200多项,并在近600项示范工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对于饮用水源的问题,我的态度非常悲观,20年内恐怕也不会有明显改善,就像此次饮用水标准提出的106项标准一样,目标很好,但现实操作很难实现。”刘文君说。
由于新标准早在2006年就已提出,对于此次强制实施,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四川、杭州、南宁等省市均表示已提前达标。 饮用水,水环境质量
“尽管比例看上去不高,但总体上讲还是进步,因为此前说的合格比例都是指大城市,这次则包括了县城及乡镇的水厂,基数大大增加,而且标准提高很多。”刘文君说。
对于目前的情况,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明良称,这已经是一线工作人员“十一五”期间辛苦努力的成果。“2006年作为16个国家科技专项之一立项后,5年间已经突破了饮用水源水质改善关键技术、净化处理关键技术以及管网水质保持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了从源头到龙头的饮用水安全体系。”
相关技术资料